地理

2018年10月底,子悦学习《开明国语课本》第六册,第二课 《黄河的话》。为了方便她理解课文内容,妈妈同时也让她了解黄河的地理知识。该文的内容我今天(20181102)敲入成电子版如下:

“我从青海地方的高山动身。啊,我的路程真不短!起劲的时候我就快快地跑,力乏的时候我就慢慢地跑,我总得走完我的路程。”
“山上的泥沙看见我动身,对我说:‘请你带我们出去,也让我们看看广大的世界。’我不好推辞,就带着那些黄色的朋友一同跑。因此,人就叫我‘黄河’。”
“我跑出了长城,又跑进了长城。我经过没有人烟的沙漠,也经过容易耕种的好地方。”
“有时候,我跑到两座山的中间。道路狭窄,山崖笔直,逼的我只好拼命快跑。山上有些什么东西,我都来不及看。”
“我跑到了有些地方,只能看见两旁边的堤岸,听说堤岸外边的乡村和城市都比我低,人恐怕我跑到那边去,所以筑起堤岸来。”
“最后我到了海里,多么快乐呀,每天早晨,我可以看海上升起来的太阳!”
一边敲,一边感觉文章写的还是很生动的,但是要结合黄河的地理知识来一起理解才能感觉到文中的趣味。里面包含了黄河的源头、流向、黄河水里的泥沙(名称来由)、黄河的河床比地面高、出海等等。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是“语文”的学习,但是要学好语文,起码是这篇文章,就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了。或者说,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用文学(语文)的表达更加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加深理解。语文+地理,学科的界限不应该太明显了。



今晚,妈妈还想到了《中国国家地理》有黄河的特刊。我找到出来了,原来是2017年10月的特刊:黄河 黄土。


我也想看看学校地理书有关黄河相关内容。在八年级(应该就是初二)地理书有河流的内容:人教版的《地理》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三节“水资源”;商务出版社《地理》在第二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学习地理的工具还包括了立体版的《中国地形》图,从中国的阶梯地形可直观理解黄河的流向和流域区域。



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


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划分有多种说法。现在比较主流的划分方式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截图/地址与桃花峪划分的上、中、下游。

黄河上游,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
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是指地址

A. 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A 黄河上游;B 黄河下游;C 黄河中游; D 长江下游

3、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A 下游是地上河; B 下游地区多丘陵、山地; C 下游地区降水量少; D 下游地区用水量大

4、下列省区之间以黄河干流为天然界线的是

A 青海和甘肃; B 宁夏和内蒙古; C 陕西和山西; D 山东和河北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 B 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 C 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D 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6、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 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C 黄河冬季无结冰期; D 黄河流经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A 在上游峡谷建设水电站; B 在中游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 在下游植树种草; D 培修、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Byp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