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扩散预报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预报


空气质量、污染扩散预报的基础是气象预报。不过,现在气象部门应该已经逐步退居二线,只做“条件”预报,而环境部门在下大力气建设自己的预报系统,也在建高性能计算资源(重复再算一次气象数值模型)、会商平台、软件系统、招兵买马......

预报业务

会商机制

环境预报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套会商机制,例如2020年5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5月下半月(5月16日~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2020)(2020年8月15日起实施),该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所、南京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检测中心,都是环保部的业务单位,总站加上北上广,还有就是科研单位的大气所以及南大,反而是没有气象局单位参加起草。

该规范对模式提出了基本要求:空间范围、分辨率(全球不低于1°;大陆不低于50公里,区域不低于15公里,城市不低于5公里;层数不少于10层,其中近地面1公里内不少于5层;污染源清单与模式分辨率一致)、时长(全球大陆不少于7天;区域不少于7天;城市不少于5天),时间间隔(1小时内)。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方法技术指南》、《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术规定》(未见权威来源)

计算资源

模式需要依托大学计算机,李干杰去了山东做省长,环境总站与济南市深化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建设合作

预报系统

环境部门已经建立了各级预报系统。2016年,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就承担区科委的项目建设预报会商平台和系统;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测业务续建项目也在2018年底招标续建1 | 2);2018年10月,上海的“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完成建设......

预报产品

环境部门:总站在网站发布时长120小时的“全国空气质量预报”

气象部门:中央气象台自2013年9月1日开始每日发布2次24小时的“空气污染物气象条件预报”。考虑职能问题,气象部门强调的是发布环境的“条件”预报,并不直接涉及环境要素本身。从目前可看到的资源来看,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报时效短(只是24小时)、分辨率较低(相对于目前的精细化环境管理要求)。中央气象台已经形成了“环境气象预报”的产品板块。例如中国气象台的“环境气象”产品包括雾预报、霾预报、沙尘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24小时预报)、环境气象公报(周报)、大气环境气象公报(年度)。

科研部门:部分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相关公司也在发布空气预报质量预报: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系统(JAirFS) | 区域空气质量模拟与管控研究中心 |


案例:

预报产品包括了文字描述及提示、预报图。

北京:文字表述:昨天清晨8时,市专业气象台发布,“今天白天受西北气流控制,空气流动性较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为2,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和稀释。”而夜间状况就没那么乐观了,预报指出夜间“处于弱气压场控制,空气流动性转差,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为3,对空气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无明显影响”。预报对市民出行作出了提示:“空气质量适宜户外活动。”

海口:海口市气象局发布的“海口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主要分析大气环境,特别是气流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物扩散的趋势,例如:预计4月21日8时-4月22日8时(发布时间时21日8时30分,就是做当天24小时预报),我市受偏南气流影响,非常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海口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根据北京晨报的报道,2013年9月1日起,国家气象中心每天8时和20时进行全国24小时空气污染物气象条件预报。等级从“好”到“极差”划分为六级,以是否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为依据。预计到2014年时效将达到48小时,2015年将达到72小时。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共分六级
等级 评价 描述
一级 好 非常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二级 较好 较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三级 一般 对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无明显影响
四级 较差 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五级 差 很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六级 极差 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六级标准在预报图(分布地图)上以颜色划分,鲜绿色一级、草绿色二级、黄色三级、橘黄色四级、红色五级、深棕色六级。


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承担浦东新区科委课题《浦东新区PM2.5及霾天气预报技术与会商平台建设》:数值预报技术;PM2.5污染诊断及预报辅助技术、会商平台建设以及预报系统应用示范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初步完成了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技术研究,并完善了浦东新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平台建设,促进了该预报技术的推广应用。

20170608 中国气象报,6月6日-8日,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培训会在沪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由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和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联合举办,来自长三角区域内气象和环保部门从事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的7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大气边界层特征、污染气象条件分析、重点区域对流层O3的污染特征、行程机制及其监测预报方法等。学员们从大气污染观测、机理、数值预报及预报实例、业务平台支撑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学习。



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挂靠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成立,承担预报区域内七天空气质量、对重大活动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保障等职能,在污染多发季节,长三角三省一市每周开电视电话会议,协商区域联防联控举措。2015年至2018年间,中心完成了1460份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专报,组织开展了160余次可视化预报会商。2016年5月上海发改委批复了“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能力建设项目,2018年10月,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已完成建设: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数据共享与综合观测应用系统污染源和排查清单管理系统预测预报系统区域预报信息服务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以及1个区域预测预报业务集成平台。该中心预报系统配套的高性能计算设备,由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统一保障,目前可以调配资源含40个节点共1040核以及260TB储存。该平台实现了长三角区域未来5填AQI精确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据介绍,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集成应用,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的共建共享和共用,是长三角空气预报中心目前的重点工作,未来该中心还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并加强协同预计技术研究。



2020年5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5月下半月(5月16日~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5月下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总体一般,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前期,北方大部受沙尘影响,可能出现PM10短时轻度及以上污染;后期我国多数地区气温较高,华北、东北、华东中北部、西南成渝地区等可能出现臭氧轻度至中度污染。此外,成渝地区可能存在秸秆焚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在预报等级基础上加重1~2级。(详情





Byp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