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经典报告(一)背景与作者

日期:20221127

发布者:白海豚

一般认为,“蓝碳”的概念最早由2009年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提出。该报告内的概念、数据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蓝碳”,我们从“源”开始,推出系列专题文章介绍该报告。本期主要介绍该报告的背景和作者。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明确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际在线)。从此,“双碳”成为了流行语热词。作为各色各样的“碳”的重要一员,“蓝碳”自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在大力推动“蓝碳”事业的发展,相关的蓝碳政策、文件也不断出台(见附属资料《蓝碳政策文件》)。各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推出“蓝碳”的科研成果(论文、课题、标准等,见附属资料《蓝碳相关文献》)。

那么如此受瞩目的“蓝碳”概念,究竟从何而来的呢?

从“市面”上的各种文献、文章在介绍“蓝碳”的时候,大多都会不约而同的指向一篇报告——《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以下均简称“《蓝碳报告》”)。该报告俨然已经成为“蓝碳”的经典报告,也成为了众多文章“参考文献”部分中的“常客”。下图为该报告的封面截图:


《蓝碳报告》(来源/L 中文

既然该报告是“蓝碳”之“源”,因此要了解“蓝碳”,我们可以先从了解该报告开始。

一、报告的“背景”

报告的英文题目是《Blue Carbon: the Role of Healthy Oceans in Binding Carbon - a Rapid Response Assesment》。Binding Carbon,一般翻译为“碳的固定作用”,或者“固碳”。从封面来看,报告是联合国相关组织,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粮农组织”(FAO)、“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等重量级机构联合发布。

为什么这么多的机构联合在2009年发布这个报告呢?这里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情况。而我们可以从报告的序言(Preface)中找到答案:

序言的作者是阿希姆·施泰纳(Achim Steiner),文中落款职务是:UN Uner-Secretary General and Executive Director, UNEP(即,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那么,从发行人排名和序言作者职位来看,该报告的真正“业主”应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来源:《蓝碳报告》

阿希姆·施泰纳于2006年-2016年期间,曾经担任“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部门主管翻译为“执行主任”,Executive Director)长达10年之久,并接着(期间担任“牛津大学马丁学院院长”大概半年)在2017年6月被任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部门主管翻译为“署长”,Administrator)。2021年4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施泰纳第二个四年任期(来源:联合国网站 /L /L UNDP)。联合国系统中有6个主要的工作机构(方案和基金,见附属资料《联合国机构》),而施泰纳(1961年巴西出生,现年61岁,德国人)可以主持其中这两个最重要的部门长达16年之久,可见其领导能力的突出。

序言的第二段的开头,施泰纳就提到“In a matter of weeks, governments will meet in Copenhagen where there is an urgency to Seal the Deal on a new and forward looking agreement”。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数周之后,各国政府代表将齐集丹麦哥本哈根急切地需要达成一个全新和值得期待的决议”。这句话,点明了报告发布的时间,也就是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开幕的前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召开。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关注“碳”呢?其实是和“气候变化”有关。

一般认为,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最引人关注。从下图一,大致可以看到全球气温在“变暖”(温度距平在增加),而同时对应着下图二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应增加。


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来源:Our World in Data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年度排放量 来源:Our World in Data

而“二氧化碳”已经被“证实”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因此,要减缓全球变暖,主要措施就是要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那么这么减少呢?

一是“减排”。就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二是“消碳”(固碳)。就是把已经存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不断消除(固定下来),以减少大气中的“碳”的含量。除了陆地上的深林、草原等能吸纳、封存固定“绿碳”之外,另外一个存碳“大户”就是“海洋”,也就是《蓝碳报告》所极力推荐的“蓝碳”。

但是,2009年11月发生了“气候门”(climate gate)事件,指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文件被黑客公开的事件。邮件和文件显示,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人们开始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质疑!这一事件认为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蓝碳报告》赶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发布,似乎可以提供某种科学性的支持。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盛况空前,有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温家宝总理出席)、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但是不算一届成功的大会,《哥本哈根协议》未获通过!就连发达国家在该次大会上做出的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至今也并未兑现。

不过《蓝碳报告》的发布,反而为海洋界(无论是相关海洋政府部门,还是海洋学术界)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二、报告的“作者”

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需要看作者(编者)。从下图的作者列表来看,该报告的作者(编者)有7位:


作者列表 来源:《蓝碳报告》

我们可以看看报告的扉页(见下图),就可以知道上图的7位作者所在的机构情况。


报告编写信息 来源:《蓝碳报告》

从上图可知,该报告实际的编写(受委托单位)是GRID-Arendal。GRID-Arendal,即“Global Resource Information Database”的首字母组合,加上挪威的南部最大的温泉疗养胜地的地名——“Arendal”(阿伦达尔)。中文翻译为“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阿伦达尔中心”(以下简称为“阿伦达尔中心”)。同时,报告的编写还邀请了来自西班牙地中海高级研究所(上图用的是西班牙语,英文是:Mediterrane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IMEDEA)的杜阿尔特博士(Dr. Carlos M. Duarte)参与(见上图)。西班牙地中海高级研究所隶属于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因此,我们看到上图第一行的合作机构里面也就有了CSIC。

可见,该报告的编写人员主要来自于阿伦达尔中心CSIC(以杜阿尔特博士为代表)这两个机构。

(1)阿伦达尔中心


来源:官网

从官网的简介来看,阿伦达尔中心是挪威环境部长为了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合作,与1989年组织成立的一个非盈利环境咨询中心。中心总部位于挪威阿伦达尔。从中心的标志logo来看,还专门有“A UNEP Partner”字样,就说明该机构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合作关系很深,至今依然能看到它们合作的报告。例如,2022年初在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五届会议续会(UNEA-5.2)之前,环境规划署就联合阿伦达尔中心发布了《 Spreading like Wildfire: The Rising Threat of Extraordinary Landscape Fires 》报告(链接),分析评估受气候变化和土地使用变化的影响下全球野火的状况和风险(来源)。

官网显示中心制作发布多达17种类型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出版物,其中就包括了类似《蓝碳报告》的快速评估报告(Rapid Response Assessment)有19份(自2006年起,来源)。里面也包括了刚刚提到的“野火”报告,也是一份快速评估报告。这些报告一般是配合环境规划署召开相关会议前发布,也为会议提供了材料。

而阿伦达尔在官网上发布的第一篇快速评估报告《我们珍贵的海岸:海洋污染,气候变化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生态韧性》的作者正是《蓝碳报告》的第一和第二作者:Christian Nellemann(主编)和 Emily Corcoran

而克里斯蒂安·内勒曼(Christian Nellemann)博士目前依然活跃:

内勒曼博士目前担任“挪威全球分析中心”(RHIPTO)主任(见下图)。该中心声称(来源)是配合执行2014年安理会决议(S/RES 2195,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而成立,主要工作是为联合国提供相关反恐情报。


来源:官网 20221127截图

从上图的介绍来看,内勒曼博士已经领导完成了超过30份的全球和区域的联合国评估报告。

2021年根据BBC消息,该中心一份机密文件透露,塔利班有一份“黑名单”,来报复当地阿富汗人(来源)。


来源:腾讯网

内勒曼博士还担任全球网络倡议(英语: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 GNI,一个应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专家(见下图)。


来源:官网 20221127截图
点击上图查看详细大图

(2)杜阿尔特博士

在7位作者中,比较权威的海洋学家应该就是杜阿尔特博士了。他是以西班牙地中海高级研究所专家身份参与报告的编写,见下图红线部分:


报告作者介绍 来源:蓝碳报告

杜阿尔特教授与我国蓝碳研究的机构有合作(见下图)。例如,下两张图都是来自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官网,图一是有杜阿尔特博士参与的成果获奖的报道;图二是在介绍蓝碳研究成果的时候引用了杜阿尔特博士的研究成果(也出现在《蓝碳报告》中)。


合作成果获奖 来源:浙江大学


引用成果数据 来源:浙江大学

上述的两张截图内,院方都尊称杜阿尔特博士为“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文为Member,一般都翻译为“院士”)大概有2300多名。中国已经有不少学者被评为“院士”。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高会军(1976年生)于2021年被评为“院士”,编号是5728

杜阿尔特博士早于2005年已经当选(见下图,编号是2328)。从以下截图简历来看,杜阿尔特教授曾在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下属的西班牙地中海高级研究所(Mediterrane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IMEDEA)工作。2011年12月,原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曾率团访问过位于马略卡岛的地中海高级研究所(来源)。而研究所属于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为西班牙国家最大的多科学的科研组织(有点类似中国科学院,不过其经费的30%来源于自筹经费,来源)。


来源:欧洲科学院

根据浙江大学的报道,以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位于珀斯)的官网介绍(下图),杜阿尔特博士目前应该还任职西澳大学。


来源:西澳大学 20221127截图

杜阿尔特博士名字的英文写法是:Carlos Manuel Duarte。但是,上图中值得留意的杜阿尔特博士的全名:Carlos Duarte Quesada,还有一种写法“Carlos M. Duarte de Quesada”(来源)。其实这是西班牙语写法。曾率领探险队探测并征服哥伦比亚的西班牙人贡萨洛·希门尼斯·德·克萨达,西语全名就是“Gonzalo Jiménez de Quesada”;曾任古巴(西语国家)外交部长(1992年-1993年)的里卡多·阿拉尔孔,全名里卡多·阿拉尔孔·德·克萨达,西语全面是“Ricardo Alarcón de Quesada”。

而其实早在2010年,也就是发布《蓝碳报告》后的一年,杜阿尔特博士已经被任命为西澳大学海洋研究所的所长(主任)。据说,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唯一开设海洋学硕士课程的大学。而为什么西澳大学会聘请他来主管海洋所呢

该报道(见下图)称杜阿尔特博士(1960年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海洋学者之一,担任地中海高级研究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部的主管,他的研究方向就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海洋生态系统,而他的研究海域非常广阔,几乎涉及所有大洋。


来源:西澳大学 20221127截图

而当时杜阿尔特博士最为“知名”的,应该就是他主持的“2010年马拉斯皮纳全球海洋考察”(Malaspina 2010 expedition)。所以,我们看到上图报道的题目是:“Malaspina 2010's Carlos Duarte to lead UWA Oceans Institute”。


马拉斯皮纳全球海洋考察航线 来源:维基百科

Malaspina,指的是阿里桑德罗•马拉斯皮纳(Alessandro Malaspina,1754-1810),意大利探险家,西班牙海军军官,曾指挥太平洋西北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探险,几乎探索了西班牙在美洲和亚洲的全部领地,堪称最伟大的科学探险家之一。

2010年马拉斯皮纳全球海洋探险的中文报道似乎不多。据报道,本次考察由前面提到的“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组织,长达7个月的、超过30万海里行程,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海洋和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考察由两首有来自全世界400位科学家参加。2010年11月15日,西班牙的科技创新部、国防部的部长均参加考察启动仪式。而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海洋考察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杜阿尔特博士。


现场采访杜阿尔特博士的发言 来源:phys.org

到此,我们已经了解了发布《蓝碳报告》时的背景,以及其强大的编写团队。下期,我们将逐步了解报告本身的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和学习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确认后立即删除内容。